教學大綱
《數字化轉型概論》教學大綱
編輯:      發布時間:2022-03-04 19:41:57

一、課程概述

1.課程教學目标:《數字化轉型概論》是面向本科生開設的一門數字化轉型微專業的必修課程。作為微專業三個學期的第一學期課程,該課程是以數字化戰略與數字化管理的規劃、實施與實現為主要内容,以數字化相關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教學目标是随着“數字中國”戰略持續推進,中國将全面邁入數字經濟時代,面向國家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這一轉型的特殊需求,以培養具有産業數字化轉型的大局觀念和處理轉型中複雜工程問題能力,滿足經濟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需求,适應國際化競争環境的高素質複合型管理人才為宗旨。以前沿科技為導向,緊密結合創新理念和實踐,通過變革性的跨學科教育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科技洞察力,創新能力的下一代綜合型人才。幫助學生做好充分準備,得以在職業生涯中取得重大且可持續的成功,同時激勵學生成為創新者和領導者,不畏挑戰,創造機遇,改變世界。具體表現在:

1)初步了解、掌握使用持續創新的數字技術和日益豐富的數據要素推動經濟社會活動變革的規律。從全球層面看,數字化轉型使得世界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大大促進了商品、資本、技術、信息在全球範圍内的流動和配置;從國家層面看,它豐富了要素資源體系,開辟了圍繞網絡平台的智能生态群;從産業和企業層面看,它推動了微觀主體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變革,加速産業體系重構,形成了圍繞網絡平台的智能生态群。

2)初步了解、掌握數字化戰略和管理架構。驅動商業目标數字化戰略,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要想确保企業在正确的道路上發展,就要制定規劃,就要為每秒都在發生的交易建立數字化的響應機制;數字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它關注的是企業各方的利益,具體關注企業如何改善戰略管理,如何管控數字化系統、平台、溝通及其衍生數據。

2.課程授課對象:本課程适用于學校所有專業的低年級學生,特别是希望對數字化戰略與管理有所掌握,進一步提升自我數字能力和素養的學生。

3.課程總學時要求:總學時:32   講課學時:28   實驗學時:4  

4.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與分工:本課程安排在微專業三個學期的第一學期,本課程與後續課程密切相關,有助于學生對數字戰略和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有所思考,為提升數字化能力和後續課程奠定基礎。


二、課程内容

1.課程内容本課程主要介紹當前世界數字經濟發展的基本态勢,發展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在發展數字經濟還需解決的理論問題,世界範圍内大學生數字素養、能力培養情況,明确我們還需要加強的各種能力;到企業實地考察數字經濟的發展現狀,調研數字類企業的技術發展狀況以及其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戰略與管理架構;數字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相關硬件以及相關技術;介紹敏捷而快速、孜孜不倦學習等數字化轉型的基本原則;介紹無界協作、不畏風險等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要求;介紹數字化轉型在一、二、三産中的應用;引領數字化轉型等相關内容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及部分音、視頻材料,通過企業參觀交流、課堂讨論、團隊協作、課外作業以及實戰模拟等實踐性環節多形式共同實施教學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使理論知識更緊密地結合數字經濟發展實際狀況

本課程總學時32學時,每周4學時。


2.課程教學内容及學時分配表

課程内容

學時

教學方法

數字經濟發展基本态勢,數字轉型面臨的理論問題,數字素養培養現狀

4

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

到軟通動力公司參觀交流,了解數字城市建設的基本架構

4

觀察法、研讨式教學法

數字化轉型戰略與管理架構

4

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

數字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相關硬件以及相關技術

4

講授法、研讨式教學法

敏捷而快速、孜孜不倦學習等數字化轉型的基本原則

4

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

無界協作、不畏風險等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要求

4

講授法、研讨式教學法

數字化轉型在一、二、三産中的應用

4

講授法、案例式教學法

引領數字化轉型

2

講授法、交際型教學法

團隊答辯

2



三、教學基本要求

1.對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微專業教學目标為基礎,更新教育理念,進一步完善教學内容,探索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依托的現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互動教學模式。保持教學内容的先進性,突出實用性特色。加強教材建設,實現教材多元化,完善教材體系,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進一步完善該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相鍊接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相關企業資源,聘請數字化轉型方面企業家參與相關教學活動,同步建設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共性技術平台

該課程的教學在設計思維學習的基礎之上,加大專創融合的力度,初步了解、掌握使用持續創新的數字技術和日益豐富的數據要素推動經濟社會活動變革的規律。初步了解、掌握數字化戰略和管理架構。本課程設計以提升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根本,引導學生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擴寬知識視野和提升思辨能力,提升數字素養和能力最終獲得全面發展。

1)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采用國外先進的任務型教學法、産出導向法工作坊等教學方法實施數字化轉型相關知識鞏固及傳授與數字能力培養并重的教學原則,積極開展互動性課堂教學,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數字素養和能力

2)輔導内容:本課程學習方法輔導;國際化平台和資源資源利用相關學習網站利用、教學課件使用等);作業講評

3)作業布置

根據教學進程和教學需求,統籌安排學生作業和學習任務。一般作業包括:通常的預習、複習和課後練習。除布置一般作業外,強調布置自主性、主動性、實踐性和研究性等學習任務。

2.課程的考核要求

(1)課程學完後,學生應能全面了解數字化轉型戰略與管理的基本架構

(2)在知識方面,掌握使用持續創新的數字技術和日益豐富的數據要素推動經濟社會活動變革的規律。初步了解、掌握數字化戰略和管理架構。

(3)在能力和素養方面,能對數字經濟面臨的理論問題有所思考,通過設計思維工作坊等教學模式,創新思維和能力有所提升,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模拟實戰方式,全面提升數字素養和能力。



四、課程推薦使用的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

主要教材及參考書:

教材:

1. 自編講義

主要參考書:

1.馬駿等.數字化轉型與制度變革.中國發展出版社,2020.

2.姚建明.數字經濟規劃指南.經濟日報出版社,2021.

3.彭俊松.工業4.0驅動下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4.齊暢 宋旸譯.數字化轉型---大數據引導的戰略規劃、管理升級與落地執行人民郵電出版,2020.

五、實施說明:

1.本課程設計思維》課程同時開設。安排在微專業三個學期的第一學期。

2.開設本課程的特殊要求:周末授課。

3.考核方式:考核包括學生平時上課出勤率、小組讨論等課堂活動的表現、團隊項目計劃書和團隊答辯等成績。考核與評估的構成比例如下(百分制):平時成績40%(包括平時作業20%+課堂表現10%+考勤10%+團隊項目計劃書成績30% + 團隊答辯成績3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