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概述
1.課程教學目标:
《設計思維》是面向本科生開設的數字化轉型微專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程,作為微專業三個學期的第一學期課程開設。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有基本的設計思維能力,将知識的學習結合素質、能力的教育過程是本課程的内涵之一。設計思維中的“設計”,既非造型亦非審美,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即“像設計師一樣思考”。設計師的思考過程是從“問題”到“價值産出”的過程。本課程适應在快速變革及充滿不确定性的商業環境中,探尋創新式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設計和管理的目标和價值出發改變企業和社會。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擁有創新自信力,塑造未來的創新者,讓他們成為真正具有突破性的思想家和實幹者,用設計思維來啟迪和引領跨學科寫協作的創新團隊。
具體表現在:
(1)了解創新對于世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理解設計思維構建的原理,掌設計思維方法的具體實施内容。
(2)能快速洞察社會和産業發展中的問題和痛點。能運用設計思維的方法論創新型的提出接近“完美”的解決方案。
(3)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科技洞察力及創新思維,更好地應對國家産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管理問題。
3.課程授課對象:本課程适用于學校所有專業的一年級學生。
4.課程總學時要求:32學時,其中理論13學時,實踐19學時
5.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與分工:本課程是數字化轉型專業所有課程的基礎方法論。
二、課程内容
1.課程内容:
理論教學16學時:
第一章 創新及創新方法(3學時)
第一節 創新及創新的價值
第二節 部分創新方法介紹
第二章 設計思維與創新團隊(4學時)
第一節 設計思維概述
第二節 多學科的創新團隊
第三節 設計思維的應用
第三章 設計思維五步法(3學時)
第一節 發現問題:同理心及定義問題
第二節 解決方案的産生:産生想法及産品原型制作
第三節 測試及完善
第四章 項目展示方法(3學時)
實踐教學19學時
工作坊:痛點的發現與問題的重構(4學時)
工作坊:産生想法(4學時)
工作坊:原型的制作(4學時)
工作坊:測試及原型的修改(4學時)
工作坊:項目路演與打磨(3學時)
2.課程教學内容及學時分配表
課程内容 |
學時 |
教學方法 |
創新及創新方法 |
3 |
講授 |
設計思維概述 |
1 |
講授 |
創新團隊 |
2 |
講授、分組 |
設計思維的應用 |
1 |
講授、案例分析 |
設計思維五步法 |
3 |
講授、案例分析 |
項目展示方法 |
3 |
講授、案例分析 |
工作坊:痛點的發現與問題的重構 |
4 |
講授、交際型教學法 |
工作坊:産生想法 |
4 |
講授、交際型教學法 |
工作坊:原型的制作 |
4 |
講授、交際型教學法 |
工作坊:測試及原型的修改 |
4 |
講授、交際型教學法 |
項目路演與打磨 |
3 |
講授、交際型教學法 |
三、教學基本要求
1.對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通過設計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夠通過個人學習、思維風暴和小組協作等教學方式,培養多角度認知能力、理性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通過設計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夠通過個人學習、思維風暴和小組協作等教學方式,培養多角度認知能力、理性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
2.課程的考核要求
課程重點:是掌握設計思維的系統理論知識。
課程難點:是設計思維方式的應用,開放性設計思維的建立和運用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考核要求:了解創新對于世界發展的價值和意義,能快速洞察社會和産業發展中的問題和痛點,理解設計思維構建的原理,掌設計思維方法的具體實施内容,并能運用設計思維的方法論創新型的提出接近“完美”的解決方案。
四、課程推薦使用的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
1、《IDEO,設計改變一切》,蒂姆·布朗,萬卷出版公司出版。
2、《斯坦福設計思維課1:認識設計思維》,哈索·普拉特納、克裡斯托夫·邁内爾,以及拉裡·萊費爾,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年4月。
五、實施說明:
1.本課程在第4學期開設。
2.理論教學安排在平時,實踐教學在兩整天完成(建議一個連續的周六和周日)。
3.考核方式:項目展示路演答辯。總成績=平時成績*40%+考核*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