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概述
1.課程教學目标:《引領創新》是面向本科生開設的一門數字化轉型微專業的必修課程,作為微專業三個學期的第一學期課程。課程教學分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個環節。通過《引領創新》課程教學,應該在儲備創新基本理論、了解企業技術創新實踐、把握引領創新的前沿和發展趨勢等方面達到以下教學目标:
(1)了解颠覆性創新、數字化創新的前沿和發展趨勢,明确其在創新過程中的引領作用。
(2)能夠理解和掌握創新的概念、類型、模式,技術創新的演化規律、過程等基本知識,掌握技術創新的技術預測與評價、創新戰略選擇。
(3)了解企業創新實踐,通過案例了解企業技術創新、颠覆性創新、數字化創新的實際情況,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具有評價和預測企業創新技術和撰寫報告的能力。
2.課程授課對象:本課程适用于學校所有專業的本科學生,特别是希望進一步強化經管知識儲備、跨專業考研、拓寬企業知識視野、增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
3.課程總學時要求:總學時:32 講課學時:29 實驗學時:3
4.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與分工:本課程安排在微專業三個學期的第一學期,本課程與《運用建模進行預測》課程密切相關,有助于學生預測與評價能力的提升,為第二、三學期課程奠定基礎。
二、課程内容
1.課程内容:本課程以創新和技術創新基本理論、技術預測與評價、企業技術創新戰略選擇、颠覆性創新與數字化創新前沿為主要内容,教學方法集知識教授、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為一體。
在課堂知識講授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及部分視頻材料,強化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與掌握;在案例教學中,結合知名企業創新實際情況,融入課程知識點,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踐教學中,運用教授的多種預測與評價方法,動手制定對象企業的技術預測與評估體系,并形成研究報告。
本課程總學時32學時,每周3學時,知識講授21學時,案例教學8學時,實踐教學3學時。
2.課程教學内容及學時分配表
章節 |
課程内容 |
學時 |
教學方法 |
第一章 |
課程導論 |
0.5 |
講授法 |
第二章 |
創新理論: 2.1概念、2.2重要性、2.3類型、2.4模式 |
2.5 |
講授法 |
案例教學:蘋果公司的起起落落 |
2 |
案例教學、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 |
第三章 |
技術創新概述: 3.1概念與特點、3.2演化規律 |
2 |
講授法 |
技術創新概述: 3.3技術創新過程 |
2 |
講授法 |
第四章 |
技術預測與評價: 4.1技術預測 |
3 |
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 |
技術預測與評價: 4.2技術評價 |
3 |
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 |
實踐教學:XX公司的技術預測與評價 |
3 |
任務型教學法 |
第五章 |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 5.1基本框架5.2技術戰略5.3關聯戰略5.4市場戰略 |
2 |
講授法 |
第六章 |
颠覆性創新: 6.1概述6.2颠覆性創新不等于成功 |
3 |
講授法 |
案例教學:騰訊的創新 |
3 |
案例教學、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 |
第七章 |
數字化創新: 7.1醫療行業7.2教育行業7.3零售行業7.4智能城市 |
3 |
講授法 |
案例教學:特斯拉的數字化技術實現 |
3 |
案例教學、講授法、任務型教學法 |
三、教學基本要求
1.對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以“微專業”教學目标為基礎,更新教育理念,進一步完善教學内容,探索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依托的現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聽說教學模式。保持教學内容的先進性,突出實用性特色。加強教材建設,實現教材多元化,完善教材體系,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相關企業案例資源,進一步完善該課程與其他相關課程相鍊接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1)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采用國外先進的任務型教學法(Task Based Approach)、産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案例教學等方法,積極開展互動性課堂教學,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2)輔導内容
本課程學習方法輔導;作業講評。
(3)作業布置
根據教學進程和教學需求,統籌安排學生作業和學習任務。除布置一般作業外,強調布置自主性、主動性、實踐性和研究性等學習任務。
2.課程的考核要求
(1)課程學完後,學生應能全面了解并掌握創新以及引領創新的基本理論與系統知識。
(2)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運用所學方法評價和預測企業創新技術,并撰寫研究報告。
四、課程推薦使用的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
主要教材及參考書:
教材:
1. 自編講義
2. 吳貴生,王毅.《技術創新管理》(第3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
參考書:
1. 因德爾.西杜(著),郭景元,劉丹甯(譯). 《連接的未來-數字化創新改變世界》.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7.
2. 保羅Ÿ特羅特(著),陳勁(譯).創新管理與新産品開發.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5.
五、實施說明:
1.本課程在安排在微專業三個學期的第一學期。
2.開設本課程的特殊要求:晚上授課。
3.考核方式:考核包括學生平時上課出勤率、個人發言、小組讨論等課堂活動的表現、平時作業、團隊項目計劃書和團隊答辯等成績。考核與評估的構成比例如下(百分制):平時成績40%(包括平時作業20%+課堂表現10%+考勤10%)+團隊項目計劃書30% + 團隊答辯成績30%。